文库搜索
切换导航
首页
频道
教育专区
专业资料
实用文档
生活休闲
公文写作
会员
首页
教育专区
专业资料
实用文档
生活休闲
公文写作
支付订单下载
投稿(送一年会员)
会员中心
〈诗经〉里的物、事、情、理(高中阅读)
教育专区
>
高中教育
>
高中作文
>
文档预览
9 页
866 浏览
12 收藏
4.6分
摘要:〈诗经〉里的物、事、情、理虽然有关《诗经》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,但我们有理由认定,“王官采诗”的说法值得注意。“采诗”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,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,以此观风俗、察得失。也正因为如此,《诗经》作为“王官学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,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,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。孔子在谈到读《诗经》的益处时,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“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”,足见已将《诗经》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的《毛诗故训传》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,这为人们理解《诗经》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。受前贤著述启发,三国吴人陆玑撰成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,不仅提拈出《诗经》中动植物的名称,还附述其样貌、形态、功用和生长环境,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。比如《秦风?蒹葭》中第一句“蒹葭苍苍”,陆疏云:“蒹,水草也。坚实,牛食之令牛肥强。青、徐州人谓之蒹,兖州、辽东通语也。葭,一名芦菼,一名薍,薍或谓之荻,至秋坚成,则谓之萑,其初生三月中,其心挺出,其下本大如箸,上锐而细,扬州人谓之马尾,以今语验之,则芦薍别草也。”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《毛诗陆疏广要》,其中辨蒹、葭之别,并录别名十五种。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,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,也有他们思考判断(“验之”)后所得出的结论。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,《诗经》成了一种“博物志”。很显然,熟读《诗经》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,但绝非仅仅识于“物”而已,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,还会依据《诗经》所述来传
温馨提示:
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
7
页,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
7
页,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。
下载文档到电脑,方便使用
下载文档
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7 页
还有
4
页可预览,
继续阅读
本文档由
匿名用户
于
2019-05-18 03:05:38
上传分享
下载
原文档
(15.99 KB)
你可能在找
〈诗经〉里的物、事、情、理(高中阅读)
〈诗经〉里的物、事、情、理虽然有关《诗经》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,但我们有理由认定,“王官采诗”的说法值得注意。 也正因为如此,《诗经》作为“王官学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,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,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。 孔子在谈到读《诗经》的益处时,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“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”,足见已将《诗经》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。
3.0 分
9 页 | 15.99 KB
| 2019-05-18 03:05
话说《诗经》之“风”(高中阅读)
话说《诗经》之“风”①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,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。那么,孔子在编集《诗经》时,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“风”呢?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“风”的含义,也就是说,风俗、风情、风致等,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。②换言之,《诗经》之“风”,即各地区、各民族的“风俗习惯”。 在一般的口语中,我们称为“风俗习惯”。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,“风”实际上就是“礼”,就是“社会行为规范”。
3.0 分
5 页 | 16.02 KB
| 2019-05-25 02:55
即事(高中诗词阅读)
即事【1】文天祥痛哭辞京阙,微行访海门。久无鸡可听,新有虱堪扪。白发应多长,苍头【2】少有存。但令身未死,随力报乾坤。 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。【2】苍头:这里指士卒、奴仆。1.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“微行访海门”中的“访”字写出诗人谨慎打听道路的情态。B. “新有虱堪扪”中的“虱堪扪”写出了诗人狼狈的逃亡生活。[]C.“苍头少有存”中的“少有存”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存亡之险。D.“但令身未死”中的“但”突出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意愿。2.
3.0 分
6 页 | 21.13 KB
| 2019-05-30 09:42
高中生诗经阅读心得五篇
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,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,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。读书的妙处可谓无穷,书香更是浸人心脾,引人入境不能自拔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诗经阅读心得,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。 高中生诗经阅读心得1悠扬而婉转的歌谣,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,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,由此被颂扬,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《诗经》的流传,因为读诗,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,回到最初的起点,无关于任何的事物,从此心境安宁 《诗经》可以说是一部“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”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《诗经》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,它风格朴实自然,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,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,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。
4.8 分
6 页 | 27.00 KB
| 2022-04-24 03:02
舟次高舍书事(高中诗词阅读)
舟次高舍书事①陈与义涨水东流满眼黄,泊舟高舍更情伤。一川木叶明秋序,两岸人家共夕阳。乱后江山元历历,世间歧路权茫茫。遥指长沙②非谪去,古今出处两凄凉。注:①此诗作于靖康之变后。 1.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A.诗歌以景开篇,情景相生创设泊舟高舍、临水遥望的情境有统摄全篇之效。B.颔联进一步写眼前实景,一川蒋叶使人明了秋时已至,两岸人家共沐夕阳余晖。 C.颈联由实人虚,叠词“历历”“茫茫”状写“江山”“歧路”之迷茫,顿生迷惘之情。D.尾联跨越时空,化用贾谊的典故,发出深沉的慨叹,“两凄凉”呼应了“情更伤”。2.诗人“情伤”的原因有哪些?
3.0 分
4 页 | 13.82 KB
| 2019-06-06 06:51
孤--雁(高中诗词阅读)
孤雁高启衡阳①初失伴,归路远飞单。度陇②将书怯,排空作阵难。呼群云外急,吊影月中残。不共凫鹥③宿,蒹葭夜夜寒。【注】①衡阳:湖南衡阳有回雁峰,相传是雁南飞的尽头。 1.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恰当的一项是(3分)A.首联中诗人运用“单”字,叙写当初在衡阳回雁峰失去伙伴的大雁返程的状态。B.颔联中诗人运用典故写到大雁路途遥远却又身单力薄,凸显了大雁的心理状态。 C.尾联中诗人成功运用了衬托的笔法,将大雁的艰难处境凸显出来,并发出心声。D.诗人在这首诗中借物抒怀,借助对孤雁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郁闷情怀。2.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题中“孤”的含意。
3.0 分
3 页 | 14.67 KB
| 2019-05-25 06:53
秋梦(高中诗词阅读)
秋梦唐·杜牧寒空动高吹,月色满清砧。残梦夜魂断,美人边思深。孤鸿秋出塞,一叶暗辞林。又寄征衣去,迢迢天外心。 1.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A.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,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,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。 B.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,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。C.颈联“孤鸿”出塞、秋叶辞林,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,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。
3.0 分
2 页 | 13.47 KB
| 2019-05-26 05:34
赋得暮雨送李胄(高中诗词阅读)
赋得暮雨送李胄[注]韦应物楚江微雨里,建业暮钟时。漠漠帆来重,冥冥鸟去迟。海门深不见,浦树远含滋。相送情无限,沾襟比散丝。【注】李胄,一作李曹,又作李渭,应是诗人的朋友。 1.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这是一首送别诗,首联照应题目,交代了送别的时间、地点和送别时的天气,渲染出凝重沉郁的气氛。 D.本诗从“微雨”起,以“散丝”结,中间选取了“暮钟”、“重帆”、“迟鸟”、“海门”、“浦树”等一系列的意象,形成了浓重、阴沉的压抑氛围,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。
3.0 分
4 页 | 14.10 KB
| 2019-05-30 06:27
寄韩仲止(高中诗词阅读)
1.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足(3分)A.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,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。B. “孩视几公卿”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,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。D.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、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。2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?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? (6分)3.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。(6分)(l)李白《行路难(其一)》的最后两句“,”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,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。
3.0 分
5 页 | 13.72 KB
| 2019-06-05 23:32
蝉(高中诗词阅读)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在狱咏蝉②骆宾王西陆蝉声唱,南冠③客思深。不堪玄鬓影,来对白头吟④。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。无人信高洁,谁为表予心? 【注】①“緌”是古人系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,蝉头部触须像下垂的冠缨,故说“垂緌”。②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。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,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,遭诬,以贪赃罪名下狱。 ④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,卓文君作《白头吟》以自伤。1.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,不正确的两项是(5分)()()A.“垂緌饮清露”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,实际上含有象征之义。
3.0 分
4 页 | 14.54 KB
| 2019-05-23 09:10
相关资源
〈诗经〉里的物、事、情、理(高中阅读)
话说《诗经》之“风”(高中阅读)
即事(高中诗词阅读)
高中生诗经阅读心得五篇
舟次高舍书事(高中诗词阅读)
孤--雁(高中诗词阅读)
秋梦(高中诗词阅读)
赋得暮雨送李胄(高中诗词阅读)
寄韩仲止(高中诗词阅读)
蝉(高中诗词阅读)
初-夏-江-村(高中诗词阅读)
阙-题(高中诗词阅读)
鸣沙①过雁66(高中诗词阅读)
奉使道中作(高中诗词阅读)
钱-塘-观-潮(高中诗词阅读)
朝耕(高中诗词阅读)
书愤(高中诗词阅读)
诗词例话(高中阅读)
赋得暮雨送李胄(高中诗词阅读)
本站APP下载(扫一扫)
活动:每周日APP免费下载全站文档
教育专区
幼儿教育
小学教育
初中教育
高中教育
高等教育
教学研究
资格考试&认证
外语学习
专业资料
IT&计算机
经管营销
医药卫生
自然科学
农林牧渔
人文社科
工程科技
其它
实用文档
计划&解决方案
PPT制作技巧
PPT模板
求职&职场
总结&汇报
党团工作
工作范文
表格&模板
生活休闲
体育&运动
保健养生
其它
娱乐时尚
家具家电
幽默滑稽
影视&动漫
摄影摄像
公文写作
公务员类
写作技巧
心得体会
读观后感
热门文档
身上衣-高三作文
老楼人家-高中作文
棉鞋里的阳光
最新文档
老楼人家-高中作文
棉鞋里的阳光
身上衣-高三作文
擦窗-高二作文
军区生活乐翻天-初中作文
秋霜欲下手先知-高中作文
秋霜欲下手先知-高一作文
‘别忆’‘且行’‘牵手’霜音-高三作文
音乐作文模板
生活是音乐剧
更多
热门标签
福建疫情最新情况 最新消息
名人名言励志语录经典短句
题目扫一扫就出答案
竞赛英语
应用宝
执业药师报考2022年报名条件
数字藏品
百度翻译
1
/
7
9
下载文档(共9页)
回到顶部
下载文档(共9页)
×
下载提示
文档下载,需要花费您
5
元。
您确定要下载
〈诗经〉里的物、事、情、理(高中阅读)
文档吗?
×
下载“〈诗经〉里的物、事、情、理(高中阅读)”
提醒:开通会员,免费下载
会员可免费下载
八毛八文库
和
公文范文网
两个文库所有文档,包括公文写作、工作总结、活动方案、考试资料、建筑医学材料、日常材料模板等等上亿精品文档,你值得拥有!!
会员价格:一月19元,一年
(119元)
39元,终身268元
QQ一键登录
手机注册登录
如果不开通会员,可以支付
5元
马上下载此文档
1、一年会员
原价119元
,现价
39元
为
活动特惠价格(活动到月底)
,请尽快办理
2、支付后未得到文档,可通过
支付订单下载
3、文档内容不全或不满意,请
联系客服无条件退款
,请不要投诉